8月22日上午,2022年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在渝开幕。记者现场注意到,重庆市城市管线综合管理事务中心在n6展馆推出了“智慧管廊”展览,展示了综合管廊智慧管理平台、虚拟现实(简称vr)等两项技术。
据介绍,管廊智慧管理平台集“监、控、营”等功能于一体,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gis bim等技术,实现管廊运行环境的动态监测、设施设备的智能控制等,保障集中敷设于管廊之内的水、电、气、讯“生命线”安全、稳定、高效运行;vr技术通过模拟管廊内部场景和各类突发事件,令使用者在管廊之外亦能“身临其境”,主要用于管廊运维人员操作培训以及配合廊内机器人开展无人化巡检、远程作业。
记者了解到,截至2022年6月底,重庆共有36个区县(含开发区)启动综合管廊建设,累计开工管廊283.3公里,建成廊体222.4公里,已投入运营116.5公里,实际已入廊管线1705公里,建设规模在全国主要城市中名列前茅。
其中,由中建五局投资、建设、运营的开州区地下综合管廊已进入全面运营阶段,在重庆全市率先实现综合管廊全天候智慧化运营;重庆高新区科学大道一期、二期干线管廊已全面开工建设,全长28公里,为重庆市最长综合管廊;沙坪坝、垫江、云阳等区县已完成55公里管廊智能终端设备安装,正在开展管廊监控中心和智慧管理平台建设。
重庆市住房城乡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推进综合管廊建设,有效缓解了“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增强了城市韧性,提升了城市品质,保障了城市“生命线”安全。
“‘智慧管廊’打通城市发展的‘任督二脉’,锻造智慧、安全、可靠、协同的现代都市大动脉,让城市有‘良心’更有‘智慧’。”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重庆市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等有关要求,重庆将在城市老旧管网改造等工作中协同推进管廊建设,在城市新区根据功能需求积极发展干、支线管廊,合理布局管廊系统,统筹各类管线敷设,结合“十四五”城市更新、道路改扩建、地下空间开发、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逐步构建构建布局级配合理、有机衔接、功能完善的“干-支-缆”综合管廊体系。至2025年末,重庆力争城市新区新建道路综合管廊配建率不小于30%,预计建成综合管廊廊体约815公里。(记者 黄仕强)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