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溪河北岸,5000多年前有一个大村落,内有连绵不断的建筑、琳琅满目的玉器……这就是中华古文明发源地之一——凌家滩。
近日,记者来到含山县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当地坚持考古发掘与遗址保护相辅相成,加大活化利用力度,古老的凌家滩文化遗产焕发出新活力。
史前文化熠熠生辉
今年北京冬奥会与冬残奥会上,“同心”奖牌惊艳世界。奖牌背面的图案形象,正来源于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双连璧”。
凌家滩遗址位于含山县铜闸镇长岗村,由中心聚落及附近60余平方公里的范围内12处相关遗址组成,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也是中国第一个以地势分层次建筑的聚落遗址,距今约5800年至5300年。
自1985年被发现,1987年开始发掘以来,凌家滩遗址先后历经13次发掘。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内环壕、外环壕、生活区、建筑区、伏居岗顶的大型祭坛、错落其间的数十座墓葬、红烧土遗迹等陆续被发现,凌家滩5000多年前的模样逐渐清晰。
凌家滩遗址管理处主任唐军告诉记者,凌家滩遗址展现出的史前文化是长江流域一支相对独立的考古学文化,丰富了我国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内涵,其出土的陶器、石器、玉器、墓葬以及祭坛等重要遗迹,构成了遗址的主要特点。
“提到凌家滩,不得不提玉文化。这里出土的玉龟、玉版、玉龙、玉人以及‘玉双连璧’等近千件玉器,磨制精致,通体光洁,造型优美,极为罕见。同时出土的石钻、钻芯证明这些玉器主要是本地制作。 ”唐军说,凌家滩文化是中国玉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高峰,数量众多的精美玉器,不仅体现了凌家滩先民的聪明智慧和精湛技术,而且表明5000多年前凌家滩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巢湖流域玉器制作和交流中心,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 2012年,“凌家滩文化”被命名,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
如今,凌家滩遗址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凌家滩遗址被纳入“十三五”期间国家文物局重大研究工程“考古中国:长江下游区域文明模式研究”,同时作为长江流域5处区域中心聚落之一,被纳入新一轮“中华文明探源研究课题”;2021年10月,成功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保护发掘相辅相成
“遗址在考古史上的意义重大,考古研究成果丰富。另外,遗址的保护利用情况也非常好。 ”凌家滩考古工作队领队张小雷认为,凌家滩遗址的考古发掘和保护利用相辅相成,也是能入选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原因之一。
对凌家滩遗址的保护,我省坚持规划引领。2012年5月,《凌家滩遗址保护总体规划》经省政府公布实施,为遗址公园建设提供了可操作的规划依据。
2013年12月,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近年来,我省以创建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契机,出台政策法规、健全体制机制,推进凌家滩遗址的保护利用。
2016年,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通过 《安徽省凌家滩遗址保护条例》,将国家文物局的工作要求和《凌家滩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融入地方性法规,增强制度刚性。
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立项以来,凌家滩遗址共开展了内濠沟、石家圩居址、红烧土遗迹等7次发掘,主要是选择遗址核心区内外以及不同遗迹类型进行解剖,在石家圩居址发现沟渠、灰坑、红烧土块遗迹等,出土大量红烧土块、陶片、石器、石块、动物骨骼及碳屑等生活遗存,为进一步探索凌家滩文化提供了丰富材料。
“考古是建设遗址公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同时,遗址公园建设又对考古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张小雷告诉记者, “凌家滩遗址2022年主动性发掘申请已得到国家文物局的批复,批准发掘面积500平方米。 ”
近年来,含山县加大投入,投资建设10个文保项目、4个安置房项目、7个配套项目和1个遗址博物馆项目。目前,已完成凌家滩遗址安防设施、防洪工程、墓葬-祭祀区保护展示项目、环境治理项目一期等多个项目建设。
记者了解到,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面积3.35平方公里,分为入口功能区、遗址博物馆区、墓葬展示区、内外环壕展示区、考古预留区、历史体验生态休闲区等六大功能区。公园建设注重文物保护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注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注重特色风貌保护与延续城市文脉相结合。
“建设遗址公园过程中,这里的墓葬群都被小心翼翼地复原,并在原址保护展示。不仅是人防,周围还布置了监控,安保措施好多了。”今年70岁的文保员程年仓,看护凌家滩遗址已有30多年,亲身感受到凌家滩遗址的保护力度逐年加强。
活化利用造福百姓
“我们在保护的前提下,以公园的形式加大遗址活化利用,让更多的人走进遗址,感受并传承文明。同时,探索文旅融合,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惠及周边更多群众。 ”唐军告诉记者。
近年来,含山县投资3亿元,对遗址保护范围内的凌家滩村、贾庄村和吴庄村居民实施搬迁安置,建设安置房800多套,建筑面积共计约13万平方米。
“文化村安置房配套设施齐全,周边环境都很好。 ”程年仓告诉记者,凌家滩给他们家带来的改变不止于此,现在他的儿子受聘于凌家滩考古工作队,老伴和儿媳在遗址公园周边务工,全家一年收入超过15万元。
凌家滩遗址的发掘、保护,遗址公园的建设和管理需要大量人力,当地正积极探索大遗址旅游经济。 2015年以来,遗址公园共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农民就业约1200人,村民实现年增收总额300多万元。
目前,一个融遗址展示、考古研究、农耕生产、生态游憩、文化教育于一体的研学旅行基地在含山县初具雏形,自2017年4月对外开放以来,吸引大批青少年等各类观众研学旅行,并形成特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
文明探源馆、凌家滩书局、青花瓷艺术馆、民俗文化体验馆、文物修复中心……漫步在凌家滩研学旅行基地,史前文明的元素随处可见,每一处场馆都有看点。
“没想到还有vr体验,带上头盔就能实现场景再现。 ”家住含山县运漕镇的游客周女士与好友相约来到凌家滩,在感受vr体验后说,“家门口有这么一个好地方,以后要和家人一起来,还能让孩子长知识。 ”
2017年开放以来,凌家滩考古遗址公园已累计接待游客60多万人次。(记者 贾克帅)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