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记者李晓敏
(资料图)
如果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没有硝烟的战场,那么急危重症病人最集中的急诊科室,常常成为救治生命的“急先锋”。
10月27日0时许,河南省胸科医院急诊科,正在值班的王鹏飞收到一条来自医院“长途转运信息发布群”的信息:周口一名病人,70岁,主动脉夹层,急需转运。
穿上防护服,王鹏飞和另外两名同事奔向急救车。0时26分,急救车向周口疾驰而去。
这个诞生于2020年1月的免费长途急救转运队,截至目前已免费转运了5000多名病人,他们大多是主动脉夹层、重症心脏病患者。
即便疫情严峻,急危重症患者救治也来不得半点延误。“以主动脉夹层为例,48小时死亡率达到50%,72小时死亡率高达70%。”省胸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袁义强说,“我们必须创造条件,尽可能收治每一名患者,同时又要确保不发生院内感染。”
为做好患者筛查甄别工作,该院成立了由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疾控科、感控科等多学科组成的新冠肺炎鉴别专家组,24小时不间断在线会诊。凡是需要急诊住院的患者,都会事先通过微信传送详细病史资料、流行病学调查、核酸检测结果等资料,专家们据此对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和疫情风险作出研判。
10月27日2时11分,王鹏飞一行抵达周口时,当地医院的急救车也将病人送到,双方顺利完成交接。
3时55分,病人抵达省胸科医院。
4时27分,刚刚坐下喝口水的王鹏飞,又接到来自西华县一名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求救,很快急救车又钻进夜幕中。
“不拒收一名患者,不放弃一个生命”,成为疫情期间每一个医院急诊科的行动指南。
同样的揪心紧张,在不同医院的急诊科接连上演。
10月25日20时8分,一名急性心梗患者被紧急护送到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急诊科,一场生命保卫战拉开帷幕。
患者间断胸痛8个小时、心率缓慢、心电图st段的弓背抬高,典型的急性心梗症状!
时间就是生命,必须立即进行介入手术。可问题是,患者虽然不是来自中高风险区,核酸检测结果却已过期。
“疫情之下,生命至上!”面对复杂而严峻的情况,该院急诊科主任郑晓晖和医护人员迎难而上,启动“二级防护”,准备紧急为患者实施手术。
这本是一台常规的介入手术,但由于采取了“二级防护”,专家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再加上厚重的铅衣,使每一步操作都比较艰难。
面屏模糊了视线,双层手套下的操作手感消失了,洗手衣也很快被汗水湿透了……
21时45分,手术顺利结束,患者生命警报得到解除。
“打仗式”抢救,全天候待命,这就是疫情之下的急诊科。他们坚守阵地,无所畏惧,筑起一条条抢救生命的绿色通道。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