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李世民没有明着逼李渊退位,但李渊退位最大原因就是李世民。而朱棣若学李世民逼朱元璋退位,估计他早就人头落地了。先说说李世民和朱棣
李世民和朱棣都不是嫡长子,本来就不具备当皇帝的条件。李渊的祖父李虎是北周开国“八柱国”之一,为关陇贵族集团重要成员。李渊承袭唐国公爵位,为晋阳留守,与隋炀帝又是表兄弟。隋末天下大乱,李世民鼓动父亲李渊起兵反隋,是为晋阳起兵。短短一年,相继攻破隋朝西京长安、东都洛阳。李渊于武德元年(618年)五月废黜杨侑,临朝称帝,改国号为唐,李世民此时已经累积不少战功,被封为尚书令、翊卫大将军,进封秦王。在高祖四子中,秦王李世民的地位仅次于太子李建成。唐朝新立,但天下还未一统,李世民代父出征,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和统一立下了赫赫战功,可以说是李世民成就了一个盛世大唐。作为一个靠军功累积起来的王,其权势可以说是丝毫不亚于太子。在后来的东宫之争中,向来极为忌惮李世民的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结盟组成太子党,而李世民则毫不怯弱,他背后的秦王党人才济济,如尉迟敬德、秦叔宝、侯君集等大将皆支持李世民。
在太子党与秦王交相争斗的过程中,李渊表现得过分优柔寡断,使得朝中政令相互冲突,加速了太子党与秦王党的兵戎相见。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射杀太子李建成,斩杀齐王李元吉,并将太子、齐王诸子全部诛杀,堂而皇之的逼宫李渊。三天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并下下诏曰:“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此时的李世民,已经不仅仅只是储君,还行使了监国之职。同年,高祖李渊宣布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
在漫长的东宫争夺过程中,李世民早年所累积起来的军功,不仅使他手握军政大权,还网罗了大量的军事人才,堪称是中国古代最有权势的藩王。而且当时高祖的儿子当中,有能力对太子李建成构成威胁的也就李世民。而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后,高祖已经无力维持局面,作为开国皇帝,李渊深刻的明白他能推翻隋朝成为大唐皇帝,李世民在其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李世民被立为太子后,高祖必须给自己留颜面,而不是让李世民再一次通过个人手腕强行逼迫自己让位。
再说到朱棣朱棣与李世民明显的不同是,他有一个地位稳固的太子哥哥朱标,朱棣的军功更是远非李世民所能比。朱棣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受封燕王,此后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行动,曾两次率师北征,招降北元太尉乃儿不花,生擒北元大将索林帖木儿,使得朱棣在朱棣在北方军队中有了很大影响。在朱元璋晚年,由于长子太子朱标、次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㭎先后去世,在朱元璋剩下的十几个儿子中,朱棣的军功、威望都是最大的,已经成为事实上的诸王之首。但是他毕竟还是个地方藩王,要想染指皇位,只能通过武力,这一点与李世民明显不同,李世民是直接发动政变杀死太子,迫使李渊主动禅让。而朱棣,难度就太大了,他要面对的是一个比李渊厉害得多的父皇,朱棣要实现逼宫,迫使朱元璋让位,简直是难于上青天。
朱棣的威望更是不能和李世民比,作为一个镇守边关的地方藩王,朱棣的军权、军队、将领皆远非李世民可比。李世民能杀太子、齐王,朱棣可能连自己封国内的地方官都不能杀。李世民面对的是一个优柔寡断、心慈手软的父皇,而朱棣面对的却是一个果敢决断、狠辣无情的父皇。朱棣与李世民在争夺皇位上,劣势太多,即便后来通过靖难之役夺了侄儿的皇位,打的过程也是极其的辛苦。再说说李渊和朱元璋李渊推翻隋朝登基称帝,次子李世民出力最多,因此对他多加封赏,李世民权势之大,甚至对太子李建成构成了直接的威胁,将皇子留在京城而不是就藩外地,说明李渊对于诸王争位缺乏危机感,最终酿成了不可挽回的后果,这是李渊的目光短浅,却是朱元璋的深谋远虑,朱元璋早早就让诸王就藩外地,正是为了杜绝王子争位。
李渊作为开国皇帝,威望不足,连儿子都摆平不了,李世民射杀太子,斩杀齐王,谋逆犯上,实乃罪无可恕,杀十次头都不为过。但李渊身为开国皇帝,居然承认事实,将杀兄屠弟的逆子封为太子,并主动禅位,可见李世民权势之大,早已没把高祖放在眼里。高祖威望、权势之弱,堪为历代开国之君之最。朱元璋是什么人,布衣出身,身经百战,亲冒矢石才得到天下。为了遏制功臣,朱元璋数兴大案,将开国功臣几乎屠戮殆尽。朱元璋是历朝历代最有权势和威望的开国皇帝之一,朱棣要想造反,学李世民逼宫朱元璋,下场只有死无葬身之地。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