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了《202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21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为1817.0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增速较上年提升14.1个百分点,比r&d经费增速高9.3个百分点。2016年以来,基础研究经费以年均17.2%的速度增长,比同期r&d经费年均增速高8.0个百分点,5年间基础研究经费实现翻番。
众所周知,基础研究是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的研究,基础研究成功的难度远大于应用研究。但是,基础研究一旦取得重大突破,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和引领作用。因此,要想提高我国原始创新能力、积累智力资本、跻身世界科技强国,就必须高度重视基础研究工作,提高基础研究水平。而前沿基础科学研究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目标、跻身科技强国行列最为重要的方面之一。
加强基础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如思想认识、政策措施、规划布局、人才培养等,但最直接的则是资金投入,它不仅关系到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条件,更体现政府和企业对基础研究的重视程度。没有足够的投入,很难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方面投入远远不足,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增长等不相协调。也正因为如此,我国的基础研究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导致原始性创新成果和高质量论文少,论文平均被引用率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比。
近年来,基础研究投入不断增多,这是重视基础研究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基础研究成果在不断增多的重要原因之一。高校作为基础研究的主战场,基础研究经费投入的第一主体,对基础研究的贡献是比较大的。2021年,全国高校基础研究经费为904.5亿元,达到全部基础研究经费的一半。全社会基础研究经费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50%,达到51.3%,成为拉动全社会基础研究投入快速增长的关键力量。
高校对基础研究工作重视,与高校具有很强的“超脱性”是密切相关的。基础研究的最基本特征,就是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的研究。高校的科研工作者可以放飞想象,一旦能够进入到实验室,且能够实现重复试验,就有可能诞生重要研究成果。
当然,其他科研院所、企业等,也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到基础研究。特别是企业,在自身经济实力允许的情况下,应当在基础研究方面多投入。一方面,可以发挥本企业科研工作者的作用,激励他们从事基础研究;另一方面,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企业提供资金,院校科研工作者进行基础研究,成果共享,这也是最佳的合作方式。
从政策的角度来讲,除了不断加大财政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之外,给企业从事基础研究给予税收、科研经费扶持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也很重要,特别是技术含量较高的研究项目,应当从扶持政策、激励政策、奖励政策等多个层面予以鼓励。对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则要在薪酬、奖金、福利、政治待遇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特别是前沿基础研究领域,要有特别的激励政策和扶持措施。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