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是发展的根基。稳住经济基本盘、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都有赖于做优做强做大三次产业基础。我省坚持系统思维打好产业 “组合拳”,明晰各产业的目标、路径、举措,认真实施一产“两强一增”行动计划、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三产“锻长补短”行动计划,在三次产业协同并进中推动发展能级整体提升,奋力夯实促进共同富裕的产业基础、经济基础、物质基础。
稳固农业“压舱石”鼓起农民钱袋子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潜山市塔畈乡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里,处处都是一片忙碌景象:茶农根据土壤传感器和气象站传来的数据,对茶园进行中耕追肥。视频监控系统前,工作人员仔细查看茶园的所有角落,确保春茶萌发前需要耕作施肥的地块全部操作到位。
安徽是农业大省,但还不是农业强省。实现农业由“大”到“强”的转变,关键是要抓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增加农民收入。
2021年,我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新建高标准农田560.34万亩,总面积达5510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2.4%。高质量推动数字农业发展,农业农村部评价报告显示,我省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并列全国第2位,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居全国第4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1个百分点。
今年,我省将深入开展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种业强省建设、种养业提质增效、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农业绿色循环发展、数字赋农等行动,推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6.5%。开展优势产业集群壮大、特色农机研制补短板、全程机械化、社会化服务、农业“标准地”改革、仓储冷链设施建设等行动,推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2.6%。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作为全国五个商品粮净调出省份之一,我省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去年粮食产量817.5亿斤,居全国第4位,实现“十八连丰”,为“中国碗装中国粮”作出重要贡献。今年,我省将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确保粮食种植面积1亿亩,产量稳定在800亿斤以上。
检验农业农村发展的成色,要看农民的钱袋子有没有鼓起来,生活有没有富起来。 2021年,我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5%,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今年,我省将通过工资性收入倍增、财产性收入扩量、经营性收入壮大、转移性收入提升等行动,促进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让全省农民收入尽快赶上全国平均水平。
提质扩量增效 打造制造强省
乘用车销量增长18.63%,其中suv和纯电动乘用车同比分别增长44.69%和57.18%;出口汽车同比增长43.93%……日前,江汽集团发布2月销售数据,新能源汽车和出口业务的快速增长,展现出企业转型发展的良好成效。
制造业是经济命脉、强省之基。二产发展好不好,关键看制造业。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覆盖了国民经济行业的40个大类行业,14个大类行业产值超千亿元,制造业增加值总量进入全国十强之列,汽车、电子信息、家电等多个产业有着较好基础。 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两年平均增长7.4%。
将制造业基础优势充分转化为发展胜势,关键是要抓好提质扩量增效,解决好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高、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延伸不够、没有万亿级产业等突出问题。
创新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灵魂。我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去年8项技术产品打破国外垄断,成功创建玻璃新材料、智能语音两个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增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家,培育省制造业创新中心10家、省企业技术中心169家。针对技术成果落地转化率不高、产学研协同主体供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我省将坚持以市场的逻辑搭建创新平台、以资本的力量耦合创新资源,聚合现有产业、科技和教育等科创资源和平台,创新产学研协同方式,打造全省产学研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让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经济发展要行稳致远,必须夯实制造业这个根基,提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做大制造业总体规模。聚焦“4116”目标,我省将围绕“新兴优势、基础支柱、未来先导”三大产业领域,聚力打造4个万亿级产业、10个千亿级产业,形成优势凸显、基础稳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发挥好“亩均论英雄”改革等牵引作用,全面提升开发区、产业园土地容积率,推动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长三角平均水平。
锻长板补短板 高质量链接双循环
一路飞驰的中欧班列,穿越广袤大陆,在全球流通不畅、运力不足的逆风中,以稳定、可靠、高效的物流服务支撑起产业链供应链“大动脉”。今年1月至2月,合肥中欧班列共开行141列标准列,同比增长93.2%,迎来新年“开门红”。随着合肥中欧班列开行频次不断加大,家电、汽车、光伏、液晶显示屏等越来越多的安徽产品,搭乘“钢铁驼队”驶出国门。
促进经济循环和产业链畅通,必须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品质产品和服务融入大循环、链接双循环,关键是要抓好内贸、外贸、消费市场“锻长板、补短板”建设。
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我省积极发挥居中靠东、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和多重国家战略叠加优势,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去年进出口总额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71亿美元、增长36.1%,增速居长三角第1位。合肥、芜湖、安庆跨境电商综试区加快建设,新认定5个省级跨境电商产业园,支持100家企业使用和建设海外仓200多个。
开展皖美制造、皖美农品、皖美旅游、皖美味道等具体行动,抢占内贸市场、让安徽产品和服务走向全国;开展自由贸易试验区专项推进、贸易新动能培育、外贸主体培育壮大等具体行动,拓展外贸市场、让安徽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将为安徽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动能。
消费是最终需求,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去年,我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2万亿元,达到2.1万亿元、增长17.1%,增速居全国第5位,总量居全国第7位。做大消费市场,让更多人在皖消费。当前,2022“皖美消费”行动正在开展,全年将举办5000场以上各类促消费活动,其中,汽车、家电、餐饮、服务、网络、步行街6个板块分别推出100余场活动,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增强商品和服务有效供给。
拉高标杆、扬长补短,只争朝夕、埋头苦干。随着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的深入实施,安徽将构筑起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推动经济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汪国梁)
免责声明:本文不构成任何商业建议,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本站发布的图文一切为分享交流,传播正能量,此文不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